研究成果推介

研究成果推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推介 -> 正文

“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

作者:刘志辉 编辑:苍娟 来源:党的文献 阅读次数: 日期:2023-05-05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号召全党“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深刻说明了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中国青年运动规律,紧密结合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实践,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推动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围绕新时代青年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青年工作何以重要:“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习近平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将青年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考量,把青年视为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先锋力量,激励广大青年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他强调:“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这一论断有着深刻意蕴。

第一,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不断扩大和巩固其群众基础,深深扎根于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完成党的伟大使命。正如习近平多次强调的,“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青年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党的一大专门研究了建立和发展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的问题。此后,在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100多年来,共青团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

我们党还始终向青年敞开大门,吸收先进青年源源不断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 100多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2022年 4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截至 2021年 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共 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 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 80%”。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

第二,青年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踊跃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打倒军阀、抗日救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中冲锋陷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喊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科技攻关岗位、抢险救灾前线、疫情防控一线、奥运竞技赛场、保卫祖国哨位自觉担当重任,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

习近平高度肯定了中国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体现出的“不怕牺牲、浴血斗争”“敢于拼搏、辛勤劳动”“敢闯敢干、引领风尚”“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建立的重要功勋。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广大青年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为此,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纪念五四运动 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周年大会等重大场合,习近平再三强调,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三,争夺青年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他们工作的重点就是我国青年一代。习近平深刻指出:“如果青年一代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接好我们的班,那无数革命先辈换来的成就就可能付之东流!”这是有前车之鉴的。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青年一代中相当一部分人丧失了理想、丧失了信念。

现在的青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加过艰难困苦的奋斗,人生阅历很有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长期教育,就难以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甚至可能走偏。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指出,要“从保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给广大青年讲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广大青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予以强调。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知识本领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在阐述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的问题时,习近平往往不限于青年工作本身,而是扩展到青少年工作以及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工作。

第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这里讲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

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失去奋斗动力,导致精神上“缺钙”。长期“缺钙”就要得“软骨病”。对此,习近平有着形象的比喻:没有脊椎,人是站不起来的;没有理想信念,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坍塌。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须从青年抓起。我们党的很多前辈之所以在青年时代就能为党为民族忘我奋斗,而且终生不渝,关键是他们早就确立了正确的理想,确立了为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定信念,抱定了要为主义、为理想、为人民而奋斗的决心。

现在,社会上却有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持怀疑态度,说“共产主义太远了,社会主义太长了,马克思主义太旧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甚至还有人讲“不疯不傻,谁现在还读这个”。针对这些错误做法和观点,习近平明确指出:“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全面蜕变,本事再大也担当不起民族复兴大任。”

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传承好红色基因。习近平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高度重视发挥这些“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教育功能,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 31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专门就此指出,要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

二是开展网络斗争。习近平指出:“开展网络斗争、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这项工作大家都要做”,“在这个问题上,没什么可躲躲闪闪的,不用担心,应该理直气壮去做”。网民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容易受到不同思潮影响。针对这一特点,习近平提出明确举措:要把青少年作为网上争夺人心的重点,根据不同网络平台、不同网络社群的特点制定工作方案,有的放矢做工作;要建设好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平台,创作更多青少年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把要讲的道理、情理、事实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要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团结带动更多青少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这些举措的施行,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第二,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之所以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有着深远考虑:“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在 2014年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四点具体要求,分别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物易、立心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长”“常”二字。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习近平把热爱祖国定位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他指出:“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习近平多次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021年 4月 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习近平号召广大青年“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之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周年大会等重大场合,习近平再次发出这一号召,就培养爱国情怀向新时代广大青年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时期是“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习近平指出:“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各民族都要培养孩子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不要让孩子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这是月亮和星星的关系”。习近平还就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及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等提出具体要求,以切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灵深处。

第三,在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上下硬功夫。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习近平指出:“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关于学习的内容,习近平指出,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他特别强调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性。因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他希望广大青年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而不是主观片面、人云亦云,更不能跟着错误的认识跑。

其中,习近平尤为看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认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要“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为培养青年的创新思维,习近平提倡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关于学习的方法,习近平强调要处理好几组关系,即: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既多读有字之书又多读无字之书,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又要重视学习的深度,既要有中国情怀又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他还提醒广大青年,一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二是对充斥网络的大量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要“特别注意取舍,以免使学习时间碎片化,以免因接受不良信息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第四,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树立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学习文化知识长本领以外,习近平还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他反对过于注重分数,明确指出:“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一是要把身体素质进一步提上去。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身体素质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跑不动、跳不远”多有存在;农村贫困地区仍然存在营养不良现象等。对“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的问题,习近平专门作了批示,强调“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要求“有关方面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号召“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对体育锻炼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他要求恢复或坚持那些好的健身传统,比如做眼保健操、课间操、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锻炼时间等。在习近平的推动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每天都有体育课”正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教学课程的标配,体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和比重在真正提升。

对于贫困地区孩子的营养问题,习近平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孩子们营养午餐落实得怎么样”,“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成为习近平外出调研时经常问询的问题。在他的关心下,营养餐惠及越来越多贫困地区学生,使他们的体质得到增强。此外,他还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传染病防控问题等挂在心上,并作出了相应部署。

二是强调美育对于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习近平认为,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没有童话、歌谣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如果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没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如果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那就不可能全面发展。“少年儿童的心灵都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习近平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这方面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是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于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加强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这是真正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一定要抓好”。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指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 70多年总结、五千年摸索得来的,字字千金。”其中,“劳”对其他四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他要求在青少年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部署。

习近平还要求广大青年勇于担当,勇于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他认为,只要广大青年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精神是时代新人的重要标志,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习近平强调,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新时代怎样培养青年:“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是在习近平亲自提议、亲自推动下形成的。《规划》提出了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就业创业等十大青年发展领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文化精品工程、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工程等十大重点项目。

习近平要求,贯彻落实好《规划》,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压实牵头和参加单位责任,一项一项加以推进,务必落地见效。截至 2021年,全国各省份均已制定专门的青年发展规划,76个地市、198个区县主动制定出台本级青年发展规划。全国性的青年发展规划体系已经形成,对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青年工作的共识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明确指出:“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结合《规划》的设计安排,习近平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如何推进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从党和政府、共青团、学校、家庭等角度予以阐述。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指出:“党的青年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倾注极大热忱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点,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就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经常到青年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就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就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鼓励青年到艰苦的一线吃苦磨练、增长才干,放手让青年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攻坚克难、施展才华,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

各级党委要关心和支持共青团的工作。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认真研究解决团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为团组织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同时要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团干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他们建功成才路途上的良师益友。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对于如何“放手使用”,习近平给出的答案是“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他非常关心我国青年人才面临的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问题,并提出具体要求,即: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要向青年人才倾斜,扩大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重视解决青年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组织实施高校优秀毕业生接续培养计划,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遴选高水平导师,赋予高端人才培养任务。这些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共青团的工作要把握住广大青年的脉搏。在 2013年、2018年两次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习近平都强调,共青团的所有工作,关键是要抓住“三个根本性问题”,即: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广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这三个根本性问题,明确了共青团在青年工作方面的职责使命,为共青团更好落实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各项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具体操作层面,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就曾经对共青团提过要求:“青年人往哪里去,有一个方向问题,共青团必须引导好。”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首先要把握住方向。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帮助广大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应该成为团组织的首要任务”,“这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第一位的要求”。

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组织广大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学会在各种思潮交融交锋中把握主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要引导广大青年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不能顺利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到挫折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做好政治引领并不容易。习近平要求把握青年特点,善于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述党的主张,善于把线上互动和线下沟通结合起来,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对青年的引导力、说服力、亲和力。

二是广泛动员青年建功新时代。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历来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共青团要主动配合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是更好联系服务青年。习近平指出:“不深入青年、不密切联系青年,就谈不上引导青年;不解决青年的问题、不维护青年的权益,就得不到青年认可。”“既把青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也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

首先,要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中的青年工作要做好,社会其他领域的青年工作也要做好,而且更要下大气力做好。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关注那些“北漂”“蚁族”,特别是关注那些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流浪艺人等新兴群体。这里面“有很多有本事的人,有的甚至可以一呼百应”,共青团要下大气力做好他们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不仅要看到有形的对象,还要看到无形的对象。共青团要发挥广大团员熟悉网络的优势,组织力量开展网上正面宣传。习近平指出,“青年人要在斗争中成长”,“网上舆论斗争就是团组织必须抓好的一个很重要的战场”。

其次,要团结广大青年。团结青年“不单单靠有多大权力,不单单靠有多高职位,不单单靠搞多少活动,不单单靠有多少钱”。要坚持以青年为本,着力增进对青年的感情,同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了解青年,主动深入基层、走进青年,知道青年想什么、要什么,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广大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团的关心、社会的关爱。

此外,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如果团干部的知识水平、见识程度跟不上广大青年,“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官话、老话、套话,同广大青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就难以联系好、服务好青年。为此,习近平要求团干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重点要提高做青年工作的能力。

第三,学校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主体功能。习近平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要切实把思政课抓起来、抓到位。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办好思政课,习近平指出,这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就思政课建设多次讲过意见”,“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对此,习近平有着深刻体会,他在福建、浙江工作时都给大学生讲过思政课。

习近平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水平的考验,也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工作作风的体现。在 2019年 3月 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六方面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在这次会议上,他还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还在多个场合指出,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部署。

要注重教材建设。教材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教材建设提出要求。他指出:“教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他特别强调,教材建设要加强政治把关。政治上把握不对、不到位的教材,要一票否决。简单贴政治标签,不顾教材体系完整、逻辑完备,断章取义塞入政治内容,搞得不伦不类的教材,也要不得。他还特别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建设作出具体指导,要求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

第四,广大家庭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做好青年工作,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从孩子抓起,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希望人们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因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对家长,习近平希望他们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对孩子,习近平则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嫌父母说得多”,“首先要想想说得管得对不对、是不是为自己好,对了就要听”。他希望孩子们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习惯。“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在习近平看来,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也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有关。比如,针对一些大学食堂浪费粮食的现象,习近平在进行严厉批评的同时明确强调,“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他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提出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观念。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约粮食的内容,应该从小给孩子们灌输,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要加强节约粮食工作,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些论述,极具操作性,对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节约粮食的观念、培养维护粮食安全的意识,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引导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做好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抓好贯彻落实,把广大青年最广泛地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让他们在矢志奋斗中谱写青春之歌,用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作者:刘志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党的文献》2022年第6期